先談談赤兔,
赤兔:
按:《三國志魏志呂布傳》
(呂)布自以殺(董)卓為(袁)術報讎,欲以德之。術惡其反覆,拒而不受。北詣袁紹,紹與布擊張燕於常山。燕精兵萬餘,騎數千。布有良馬曰赤兔。(1)常與其親近成廉、魏越等陷鋒突陳,遂破燕軍。而求益兵眾,將士鈔掠,紹患忌之。布覺其意,從紹求去。紹恐還為己害,遣壯士夜掩殺布,不獲。事露,布走河內,(2)與張楊合。紹令眾追之,皆畏布,莫敢逼近者。(3)
(1) 曹瞞傳曰:時人語曰:「人中有呂布,馬中有赤兔。」
由上述可知,呂布與赤兔的關係。
因為呂布,姓呂名布(ㄅㄨˋ);赤兔(ㄊㄨˋ),或因諧韻之故,人口順便稱為「人中有呂布,馬中有赤兔。」
或「人中呂布,馬中赤兔。」若呂布非名「布」,赤兔非名「兔」,則「人中呂布之語」是否會流傳於曹瞞傳中呢?
赤「鹿」=逐鹿中原之鹿。
赤「鼠」
【白鼠】
注音一式 ㄅㄞˊ ㄕㄨˇ
解釋
相傳鼠經百年則變白色,故稱為 白鼠 。抱朴子˙內篇˙對俗: 鼠壽三百歲,滿百歲則色白。善憑人而卜,名曰 仲 ,能知一年中吉凶,及千里外事。
赤「狐」
【赤狐】
注音一式 ㄔˋ ㄏㄨˊ
解釋
動物名。脊椎動物哺乳綱食肉目。產於我國東北等地。毛色赤褐或褐色,尾巴末端為白色。亦稱為 火狐 。
【董狐筆】
注音一式 ㄉㄨㄥˇ ㄏㄨˊ ㄅ|ˇ
解釋
春秋時晉國的史官董狐,不畏強權,直筆記載史事,孔子譽為 古之良史 。見左傳˙宣公二年。後世因稱直筆記事,無所畏懼為 董狐筆 。宋˙文天祥˙正氣歌: 時窮節乃見,一一垂丹青:在齊太史簡,在晉董狐筆,在秦張良椎,在漢蘇武節。
赤「烏」=取慈烏之烏。
赤「雛」=取鳳雛之雛。
赤「鵚」
【鵚鶖】
解釋
動物名。鳥綱鷲形目。頭頂無毛,狀如鶴,色蒼灰,好啖蛇,性貪惡。亦作 禿鶖 。
赤「菟」
【菟裘】
ㄊㄨˋ ㄑ|ㄡˊ
解釋
城市名。春秋時魯邑,在今山東省泗水縣北。魯隱公嘗有 使營菟裘,吾將老焉 之語。見左傳˙隱公十一年。後遂以菟裘比喻退休養老的地方。
因此呂布縱使不改名,只要他的坐騎有著「赤鹿、赤雛、赤烏、、、等名子」,都也可能衍生:「人中呂布,馬中赤X」的順口溜!
這與時人號臥虎、臥龍、鳳雛、吾之「子房」(曹操讚荀彧;時人讚鍾會之語)、、、等類同。
因此「人中呂布、馬中赤兔」並不一定代表呂布與赤兔便是當時的人中之龍、馬中之王。而只是類似民謠傳說之類的言語。
比起赤兔得人心,還有一匹馬更得馬群之心,只是被謠傳成妖馬。但比起被人類認同的赤兔,被馬群認同的白馬,更適合被稱為馬中之王。
《三國志魏志王毌丘諸葛鄧鍾傳》
魏略曰:愚聞楚王彪有智勇。初東郡有訛言云:「白馬河出妖馬,夜過官牧邊鳴呼,眾馬皆應,明日見其跡,大如斛,行數里,還入河中。」又有謠言:「白馬素羈西南馳,其誰乘者朱虎騎。」楚王小字朱虎,故愚與王淩陰謀立楚王。乃先使人通意於王,言「使君謝王,天下事不可知,願王自愛」!彪亦陰知其意,答言「謝使君,知厚意也。」
與赤兔渡水如履平地相比,這匹翰馬亦能渡河潛水,不亦壯哉!
其實呂布會將自己的愛馬取名為赤兔(或者是旁人所贈,但取名的因由當同是),應該是按照古例:
【赤兔】
注音一式 ㄔˋ ㄊㄨˋ
解釋
1.本為呂布的駿馬,後為關公坐騎。三國志˙卷七˙魏書˙呂布傳: 布有良馬,號曰赤兔。 三國演義˙第三回: 有良馬一匹,日行千里,渡水登山,如履平地,名曰赤兔。
2.傳說中一種紅毛兔的瑞獸。唐˙徐堅˙初學記˙卷二十九˙兔第十二˙敘事: 瑞應圖曰: 赤兔者瑞獸,王者盛德則至。
紅色毛皮的兔子,象徵祥瑞的獸類,更代表王者盛大的仁德將至,所以火紅色的赤兔馬,其名或因此而來!
當然大家都聽過汗血寶馬。近來發現汗血寶馬的血汗秘密,乃是因為奔馳之後,導致身上的寄生蟲作怪,而留下血汗,故稱汗血馬,後遂成為良馬的代稱。至於漢武帝的汗血馬戰爭應該都曾聽聞吧!
的盧:
與這匹火炭般的赤兔馬相比,我對於白馬、的盧的興趣更大!
辛棄疾 破陣子
「馬做的盧飛快,弓如霹靂弦驚。」
辛棄疾的三國癖,時常出現在他的詞中,這只是其中一句。其他可自行查閱。
白馬,
白馬非馬:
【白馬非馬說】
注音ㄅㄞˊ ㄇㄚˇ ㄈㄟ ㄇㄚˇ ㄕㄨㄛ
解釋
戰國名家公孫龍所提出的一種認識論。馬是通稱,白馬含有白的特性,是馬的一種,故認為白馬不等於馬。其旨在揭示名﹑實的不同。
公孫龍子不提赤馬、墨馬偏提白馬,其中意味何在呢?
《禮記˙檀弓上》:「戎事乘翰,牲用白。 鄭玄˙注: 翰,白色馬也。」
《三國志魏志明帝紀》
景初元年春正月壬辰,山茌縣言黃龍見。茌音仕狸反。於是有司奏,以為魏得地統,宜以建丑之月為正。三月,定曆改年為孟夏四月。服色尚黃,犧牲用白,戎事乘『黑首白馬』,建大赤之旂,朝會建大白之旗。(1)改太和曆曰景初曆。其春夏秋冬孟仲季月雖與正歲不同,至於郊祀、迎氣、礿祠、蒸嘗、巡狩、蒐田、分至啟閉、班宣時令、中氣早晚、敬授民事,皆以正歲斗建為曆數之序。
(1)臣松之按:魏為土行,故服色尚黃。行殷之時,以建丑為正,故犧牲旂旗一用殷禮。禮記云:「夏后氏尚黑,故戎事乘驪,牲用玄;殷人尚白,戎事乘翰,牲用白;周人尚赤,戎事乘騵,牲用騂。」鄭玄云:「夏后氏以建寅為正,物生色黑;殷以建丑為正,物牙色白;周以建子為正,物萌色赤。翰,白色馬也,易曰『白馬翰如』。」周禮巾車職「建大赤以朝」,大白以即戎,此則周以正色之旗以朝,先代之旗即戎。今魏用殷禮,變周之制,故建大白以朝,大赤即戎。
白馬的用途可見一斑。
而在三國中,亦曾以白馬做為牲品而立誓。
《三國志魏志滿田牽郭傳》
建安十三年,從太祖征荊州。大軍還,留(滿)寵行奮威將軍,屯當陽。孫權數擾東陲,復召寵還為汝南太守,賜爵關內侯。關羽圍襄陽,寵助征南將軍曹仁屯樊城拒之,而左將軍于禁等軍以霖雨水長為羽所沒。羽急攻樊城,樊城得水,往往崩壞,眾皆失色。或謂仁曰:「今日之危,非力所支。可及羽圍未合,乘輕船夜走,雖失城,尚可全身。」寵曰:「山水速疾,冀其不久。聞羽遣別將已在郟下,自許以南,百姓擾擾,羽所以不敢遂進者,恐吾軍掎其後耳。今若遁去,洪河以南,非復國家有也;君宜待之。」仁曰:「善。」寵乃沈白馬,與軍人盟誓。會徐晃等救至,寵力戰有功,羽遂退。進封安昌亭侯。
則白馬在當時的曹營當中,在作為禮儀祭祀上確實有一定的作用在,因此方以沈白馬做為立誓的誓盟之證。
不過可能也因為這個沈白馬的壞兆頭,使得曹軍損失一名戰將—「白馬將軍龐德」。
白馬將軍:
按,
《三國志魏志龐德傳》
侯音、衛開等以宛叛,(龐)德將所領與曹仁共攻拔宛,斬音、開,遂南屯樊,討關羽。樊下諸將以德兄在漢中,頗疑之。德常曰:「我受國恩,義在效死。我欲身自擊羽。今年我不殺羽,羽當殺我。」後親與羽交戰,射羽中額。時德常乘白馬,羽軍謂之白馬將軍,皆憚之。仁使德屯樊北十里,會天霖雨十餘日,漢水暴溢,樊下平地五六丈,德與諸將避水上堤。羽乘船攻之,以大船四面射隄上。德被甲持弓,箭不虛發。將軍董衡、部曲將董超等欲降,德皆收斬之。自平旦力戰至日過中,羽攻益急,矢盡,短兵接戰。德謂督將成何曰:「吾聞良將不怯死以苟免,烈士不毀節以求生,今日,我死日也。」戰益怒,氣愈壯,而水浸盛,吏士皆降。德與麾下將一人,五伯二人,彎弓傅矢,乘小船欲還仁營。水盛船覆,失弓矢,獨抱船覆水中,為羽所得,立而不跪。羽謂曰:「卿兄在漢中,我欲以卿為將,不早降何為?」德罵羽曰:「豎子,何謂降也!魏王帶甲百萬,威振天下。汝劉備庸才耳,豈能敵邪!我寧為國家鬼,不為賊將也。」遂為羽所殺。太祖聞而悲之,為之流涕,封其二子為列侯。文帝即王位,乃遣使就德墓賜諡,策曰:「昔先軫喪元,王蠋絕脰,隕身徇節,前代美之。惟侯式昭果毅,蹈難成名,聲溢當時,義高在昔,寡人愍焉,諡曰壯侯。」又賜子會等四人爵關內侯,邑各百戶。會勇烈有父風,官至中尉將軍,封列侯。
可憐的龐德像是一匹被沈浸在水中的白馬,毫無用武之地,只能被當成祭品般,做個國家鬼來報復關羽。
其他關於白馬的資料逐列於下,以資參考:
《三國志魏志袁紹傳》
英雄記曰:公孫瓚擊青州黃巾賊,大破之,還屯廣宗,改易守令,冀州長吏無不望風響應,開門受之。紹自往征瓚,合戰於界橋南二十里。瓚步兵三萬餘人為方陳,騎為兩翼,左右各五千餘匹,白馬義從為中堅,亦分作兩校,左射右,右射左,旌旗鎧甲,光照天地。紹令麴義以八百兵為先登,彊弩千張夾承之,紹自以步兵數萬結陳於後。義久在涼州,曉習羌鬥,兵皆驍銳。瓚見其兵少,便放騎欲陵蹈之。義兵皆伏楯下不動,未至數十步,乃同時俱起,揚塵大叫,直前衝突,彊弩雷發,所中必倒,臨陳斬瓚所署冀州刺史嚴綱甲首千餘級。瓚軍敗績,步騎奔走,不復還營。義追至界橋;瓚殿兵還戰橋上,義復破之,遂到瓚營,拔其牙門,營中餘眾皆復散走。紹在後,未到橋十數里,下馬發鞍,見瓚已破,不為設備,惟帳下彊弩數十張,大戟士百餘人自隨。瓚部迸騎二千餘匹卒至,便圍紹數重,弓矢雨下。別駕從事田豐扶紹欲卻入空垣,紹以兜鍪撲地曰:「大丈夫當前鬥死,而入牆閒,豈可得活乎?」彊弩乃亂發,多所殺傷。瓚騎不知是紹,亦稍引卻;會麴義戰迎,乃散去。瓚每與虜戰,常乘白馬,追不虛發,數獲戎捷,虜相告云「當避白馬」。因虜所忌,簡其白馬數千匹,選騎射之士,號為白馬義從;一曰胡夷健者常乘白馬,瓚有健騎數千,多乘白馬,故以號焉,紹既破瓚,引軍南到薄落津,方與賓客諸將共會,聞魏郡兵反,與黑山賊於毒共覆鄴城,遂殺太守栗成。
公孫瓚陣形:
(公孫)瓚步兵三萬餘人為方陳,騎為兩翼,左右各五千餘匹,白馬義從為中堅,亦分作兩校,左射右,右射左,旌旗鎧甲,光照天地。
1.步兵三萬餘人為方陳:應意指手持長戈作為緊密陣形,防止敵兵用騎兵隊突破。
2.騎為兩翼,左右各五千餘匹:這有點像是雁行陣,由左右兩邊先發動騎兵隊攻擊敵軍。(瓚見其兵少,便放騎欲陵蹈之。直接用騎兵衝擊敵陣。)
3.白馬義從為中堅,亦分作兩校,左射右,右射左:白馬義從應該是馬弓隊,以騎射的方式攻擊。但數量上比起兩翼的騎兵隊應較少。(瓚有健騎數千,多乘白馬,故以號焉..)
此役公孫瓚被麴義所敗,主因敗在大意,輕視麴義的兵微將寡。
麴義善用強弓硬弩迎擊公孫瓚的騎兵隊,這是以寡擊眾能成功的主要原因。
而當公孫瓚敗了幾陣之時,竟能突擊袁紹兵力最薄弱之處,應該也不是瞎矇矇到的,而是有所為才是。但因為自身的兵力損失太多,所以才沒繼續進攻。而麴義復來迎戰,恐怕是公孫瓚不敢久戰的最大原因。
而突擊袁紹的部隊應該就是白馬義從。
「(公孫)瓚部迸騎二千餘匹卒至,便圍紹數重,弓矢雨下。」
這同於先前所述,白馬義從是馬弓隊,方能有弓矢如雨下之攻勢。
北方人愛騎白馬,諸如:公孫瓚、龐德以及黑山賊等等。
典略曰:黑山、黃巾諸帥,本非冠蓋,自相號字,謂騎白馬者為張白騎,謂輕捷者為張飛燕,謂聲大者為張雷公,其饒鬚者則自稱于羝根,其眼大者自稱李大目。張璠漢紀云:又有左校、郭大賢、左髭丈八三部也。
因此出身常山真定的趙雲,既跟隨過擁有白馬義從的公孫瓚,多少會帶有趙雲的坐騎可能是白馬的主觀式印象,這也是無可厚非的。至於三國演義的趙雲形象就不多談了。
不論趙雲所騎乘的白馬是在那個時期:白馬義從時期、當陽長阪時期、從外水上江陽時期、漢水空營計時期、一次北伐箕谷疑軍時期。
趙雲所騎乘的白馬,即是我所謂的良馬,原因同上所引用的白馬資料。
在三國有名的赤馬-「赤兔」,雖然有著「人中呂布、馬中赤兔」的民謠傳說,不過與白馬相較,白馬較接近原始的野性。
如:「白馬河的白馬」一呼而能得到眾馬的回應。
比起《三國志》兩則關於赤兔馬的資料,我反而相信白馬在三國時代的軍士心中擁有更高的地位。
畢竟,白馬傳說可是從胡夷而至界橋,後延燒至樊城的白馬將軍。說不定劉備的「時先主自有兵千餘人及幽州烏丸雜胡騎…」這「烏丸雜胡騎」中也有白馬義從在呢!
阿啡…于
- Oct 19 Sun 2008 19:31
【三國】《三國演義》白馬-白馬將軍、白馬義從;赤兔-人中呂布、馬中赤兔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