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讀《史記‧張釋之列傳》「張釋之執法」

 

《史記‧張釋之列傳》

(張)釋之為廷尉。上行出中渭橋,有一人從橋下走出,乘輿馬驚。於是使騎捕,屬之廷尉。釋之治問。曰:『縣人來,聞蹕,匿橋下。久之,以為行已過,即出,見乘輿車騎即走耳。』廷尉奏當,一人犯蹕,當罰金。文帝怒曰:「此人親驚吾馬;吾馬賴柔和,令他馬,固不敗傷我乎?而廷尉乃當之罰金!」釋之曰:「法者,天子所與天下公共也。今法如此而更重之,是法不信於民也。且方其時,上使立誅之則已。今既下廷尉,廷尉,天下之平也,一傾而天下用法皆為輕重,民安所錯其手足?唯陛下察之。」良久,上曰:「廷尉當是也。」



「張釋之執法」教學圖解



明人出警入蹕圖 

 


臺灣學子在中學時應該讀過這則故事。今天進市區辦事,遇到警察、義交管制交通,讓我想起這故事。

 

 

警察管制交通,用意是讓「政府要人」搭乘的車輛能快速通過,避免片刻停留,造成危安事故。中君主專制時代,帝王貴冑出警入蹕,用意與此相差不遠,除快速過路外,還有展示君權威儀唯我獨尊的意味。秦始皇甚至統一車軌,修築當時的高速公路「馳道」,其車隊堪稱當時公路最速傳說頭文字D。劉邦、項羽見到秦始皇在馳道上馳騁的風采,前者說:「大丈夫當如此也!」;後者言:「彼(指項梁)可取而代之。」光看秦始皇的車隊狂飆,就能讓人有此聯想,權力如此誘人。現今民眾看見大量警備實施交通管制,往往直覺反應:「喔!有大官要來。」民主社會百姓,雖未必人人皆有項、劉之志氣,然亦感要人之官威,權力遊戲歷久不衰。

 

 

對我而言,要人出行的交通管制,有其必要。一者,管他是哪位高官權貴,能走多快就走多快,省得礙我眼;二者,若要人通行時真因危安事故而重傷或身亡,又要花公帑補選要人,豈不惱人。縱使不用補選,由副長繼任,傳播媒體勢必藉此大做文章自作褒讚,擾人清閒。

 

 

我親身遇過一次規模頗大的交通管制,臺灣中部地區都進行管制,人車禁止通行。十八歲的夏天,一個微雨的下午,我騎車進市區,越過鐵道路橋,直下民族路。當時路上無車暢行無阻,只是路邊每有制服警察跟我招手示意。警察變得如此親切,讓人詫異。就在我連續跟十幾位警察點頭示意擦身而過後,終於因一盞紅燈而停車,卻被警察導引至路邊涼棚下。警官手持對講機,詢問偵察飛機是否通過市區上空。當時我沒有駕照,警員也沒要求看我的證件,只顧著問說:「不知道交通管制『禁止人車通行』嗎?」我答說:「不知道」,只問幾時可以離開。警員說:「你沿著小巷子騎走吧!」我追問:「是喔!那我走囉。」一旁的警官聞言大怒:「你!你!你!把證件拿出來,擅闖交通管制還想走勒,你不知道有偵察機在航拍啊。」這時警員才補一槍說:「現在還在交通管制,你真以為可以走喔!」這是我被警察耍的經驗。兩年後,我把這筆帳討回來了。這是後話。當時慌張心虛的我,被逼問證件何在,吞吞吐吐,心情與犯蹕衝撞漢文帝車駕的縣人相當。


「縣人來,聞蹕,匿橋下。久之,以為行已過,即出,見乘輿車騎即走耳。』」



司馬遷用短句呈現縣人驚恐之情,是其行文妙處。作錯事被警察杯杯抓到時,只要事情不要太大條,一臉悔過驚惶慎懼的神情,總比嘻皮笑臉蠻不在意的態度來得有利。我就是用這招逃過一劫,免了無照駕駛罰單。好孩子可不要學喔。

 

 

阿啡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hiea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