興平元年(初平五年、194),劉焉癰疽發背病逝,死前未留下遺命表明何子繼任。當時劉焉三子劉瑁、四子劉璋俱在蜀,治中從事王商與州帳下司馬趙韙等貪璋溫仁,共上表璋代父,詔書因以為監軍使者,領益州牧。
《三國志‧劉璋傳》載「(劉)璋聞曹公征荊州,已定漢中,遣河內陰溥致敬於曹公。加璋振威將軍,兄瑁平寇將軍。瑁狂疾物故。」《華陽國志‧公孫述劉二牧志》繫此事於建安十年(205)。此時曹操方「攻(袁)譚,破之,斬譚,誅其妻子,冀州平。」(《武帝紀》)孟德無暇南及荊州,疑紀年有誤。又建安二十年(215)春三月,曹操征張魯。征荊州與定漢中兩事相隔日久,疑有脫文。今暫不論。
《武帝紀》載建安十三年(208)九月以降,「益州牧劉璋始受徵役,遣兵給軍。」(劉)「璋復遣別駕從事蜀郡張肅,送叟兵三百人并雜御物。」(《三國志‧劉璋傳》)劉璋致敬曹操在前,但年歲不可知;劉璋遣兵給軍詣操在後(208)。考慮陰溥前往荊州見曹操的往返路程,劉瑁於建安十三年(208)前後尚在世,旋即狂疾物故。
劉瑁之妻吳氏,後為劉備穆皇后,「兄吳壹,少孤,壹父素與劉焉有舊,是以舉家隨焉入蜀。焉有異志,而聞善相者相后當大貴。焉時將子瑁自隨,遂為瑁納后。瑁死,后寡居。」(《三國志‧二主妃子傳》)劉焉於漢獻帝初平元年(190)入益州擔任州牧。(《華陽國志‧巴志》)。劉焉死於興平元年(194),劉瑁娶吳氏當在此前,劉瑁建安十年尚在世(205),兩人結褵十年以上。傳言劉瑁娶吳氏後旋即病死,此說無據,前述論證已駁。建安十年(205)以降,劉瑁狂疾物故,傳言據此信誓旦旦稱劉瑁體弱多病,此說亦無據。劉瑁生平史料稀少,何以判定其體衰多恙,又娶親後隨即病逝?竊疑實受《三國演義》劉表二子琦與琮的故事影響。《三國志》不載劉琦(173-210)體弱多病,惟《先主傳》載劉「琦病死,群下推先主為荊州牧,治公安。」劉琦年三十七而病死,壯年而逝,遂認定其體非強健,進而塑造《三國演義》中酒色傷身病入膏肓的人物形象。
孔明曰:「子敬欲見公子乎?」便命左右請公子出來。只見兩侍者從屏風後扶出劉琦。琦謂肅曰:「病軀不能施禮,子敬勿罪。」魯肅吃了一驚,默然無語,良久言曰:「公子若不在,便如何?」孔明曰:「公子在一日,守一日;若不在,別有商議。」肅曰:「若公子不在,須將城池還我東吳。」孔明曰:「子敬之言是也。」遂設宴相待。
宴罷,肅辭出城,連夜歸寨,具言前事。瑜曰:「劉琦正青春年少,如何便得他死?這荊州何日得還?」肅曰:「都督放心。只在魯肅身上,務要討荊,襄還東吳。」瑜曰:「子敬有何高見?」肅曰:「吾觀劉琦過於酒色,病入膏肓,現今面色羸瘦,氣喘嘔血;不過半年,其人必死。那時往取荊州,劉備須無得推故。」(《三國演義》第五十二回)
劉瑁、璋兄弟,與劉琦、琮兄弟多有共同點:一、皆父親病死,由臣下代立。二、皆是兄長病逝。三、兄弟行事與曹操、劉備多有關聯;皆由弟弟向曹操示好。四、領土皆落入劉備之手。五、兩對兄弟同姓,名子偏旁皆玉字邊。
劉瑁在小說中未曾出場,僅提到姓名,敘述大致照搬《三國志‧二主妃子傳》,惟強調早殀(少壯而死)。劉備遺詔言:「人五十不稱夭。」(《先主傳》裴注引《諸葛亮集》載《先主遺詔敕後主》)人過五十,已非少壯之年,《三國演義》寫劉瑁早殀,也許認定劉瑁年未過五十而死。
法正復奏曰:「吳懿有一妹,美而且賢。嘗聞有相者,相此女後必大貴。先曾許劉焉之子劉瑁;瑁早殀。其女至今寡居,大王可納之為妃。」漢中王曰:「劉瑁與我同宗,於理不可。」法正曰:「論其親疏,何異晉文之與懷嬴乎?」漢中王乃依允,遂納吳氏為王妃。後生二子:長劉永,字公壽;次劉理,字奉孝。(《三國演義》第七十七回)
劉琦少壯而病死的人物形象極鮮明,小說讀者很難略過。劉瑁兄弟與劉琦兄弟又有許多共通點,讀者但見史書記載劉瑁狂疾物故,很容易聯想到小說中劉琦病懨懨的模樣,從而認定劉瑁是個多病不能視事的廢人。此閱讀印象誤區,是從史料片段記錄結果而判定整體過程;加上劉琦的病漢人物典型,文獻闕如的劉瑁因而被比照人物形象認同,成為傳說中不得不然的病鬼。
真實的劉瑁身體狀況如何,僅能從些許非直接證據考察。劉焉有四子,長子範為左中郎將,仲子誕治書御史,季子璋奉車都尉,皆從獻帝在長安。唯獨叔子(三子)劉瑁常隨左右,為別部司馬,可略見其親愛之心。劉焉稱霸益州,兵馬倥傯幾經戰陣,又別部司馬乃軍職,需領兵作戰,除非特例,體弱多病者焉能素隨?「益州牧劉焉以(張)魯為督義司馬,與別部司馬張脩將兵擊漢中太守蘇固,魯遂襲脩殺之,奪其眾。」(《張魯傳》)此例證僅能說明劉焉麾下別部司馬有統兵之職權。晉王導於永嘉末年上奏言及:「倉舒(按,曹操子,年十三病亡),愛子之寵,贈不過別部司馬。」(《晉書‧王導列傳》)此為別部司馬虛銜之證。唐杜佑《通典‧卷三十三‧職官十五》、明郎瑛《七修類稿‧卷四十二‧事物類》採錄此條。此條不見《三國志》,蓋別有所據。存而不論。體弱多病仍從軍戎之例,如曹操軍祭酒郭嘉「自在軍旅,十有餘年,行同騎乘,坐共幄席。」然屬參謀之職,無須用武。惟上述非直接證據不足確證劉瑁非孱弱之人,然現有史料亦不足證劉瑁為孱軀病體。
劉焉又為三子劉瑁娶有貴相的吳懿之妹,可見其親睞。傳言劉焉本欲納吳氏為妾,礙於輩分,加上是故友(張懿之父)的女兒,只好作罷。劉焉納妾不成,便將吳氏納為三子別部司馬劉瑁之妻。此說無據,蓋欲加之罪,藉此詆毀陰圖異計的劉焉。
或疑劉備納吳氏,《三國演義》言生二子:劉永、理,貌似吳氏生育機能正常。此乃小說家之言。《三國志‧二主妃子傳》未載吳氏生子,劉永與理,皆庶出,更非一母所生。劉瑁既與吳氏結褵十幾年,未見子嗣史料,或以此推論劉瑁體弱不能人道,故無子嗣;或導出劉瑁剛結婚就病死,以及《三國志‧劉璋傳》與《華陽國志》所記劉瑁史條皆非的論調。劉備與吳氏亦無子嗣資料,何以能據無子嗣便論劉瑁體弱?此皆於史無據。
根據以上論述,劉瑁病體印象當從《三國演義》中劉琦的人物形象而來,讀者因劉瑁兄弟與劉琦兄弟之共通點而產生聯想。劉瑁事跡及身體健康狀況,史料既不足徵,貿然對其進行健體或孱軀的二分法,皆無確證,立論不穩。存而不論,暫待確切資料出土,應較妥當。
阿啡…于
留言列表